從穩定到新的可能-國家隊的定位轉向

有關注台灣足球的人應該都記得,2017年10月Gary White擔任台灣國家代表隊總教練,帶領球隊在主場逆轉巴林時的後衛陣容吧。

那天,陳庭揚並不在先發名單裡面。

在那場之前,不管是新加坡客場戰、台北世大運、遠征巴林,他都是國家隊後防區的不動主力。

「那時滿沮喪的,剛好集訓時和洪子貴住同間房,兩個人的處境也有點像。集訓前期,兩個人練完回房間都會互相吐苦水,後來覺得自己不能再這樣下去,要正能量!正能量阿!(邊笑邊講)。」

後來,CTFA國際邀請賽上,陳庭揚再度把握機會先發,並在三場賽事中頂進兩球,成功展現出自己在代表隊的重要性與價值。同一時期,總教練Gary White看上了陳庭揚的傳球、組織能力與速度,決定讓他嘗試不同的位置-左邊衛。

「就某幾次練習把我放在左邊,踢了幾次後,教練好像認為我在這邊能踢出不錯的表現,開始把我安排在這個位置。在邊路我可以上前參與進攻,不用一直在最後面守著,也發現自己能做的事情變多了。」

除了左邊路,陳庭揚還在印度國際英雄盃挑戰了防守中場。他提到,與過去最大不同的地方是,擔任防守中場必須背身拿球,這是他擔任後衛時不太可能面對的狀況。經過這次防中體驗,往後他在場上判斷後衛與中場的連結時,會思考得更全面。

經歷了左邊衛、防守中場的轉折後,球迷可以看到陳庭揚在球場上展現出不同於以往中後衛的表現與可能性。他本人也有提到,不管是什麼位置,重點是要對自己有信心。

「教練給你什麼位置其實沒關係,你就盡力去做自己扮演的角色,既然他相信你做得到,你也要相信你做得到。」